关于丹娜,你了解多少?
xa
2025-04-05 19:21
伊朗對以色列長期水火不容的狀態眾所皆知,雖然伊朗在歷史上曾經承認以色列為國家,但在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破裂,轉為拒絕承認以色列國家的地位。
第一,在國民黨兩公投案中,這兩個的比例在各縣市的相關係數同樣高達0.92,意謂著很可能這兩個公投連署名單還是同一群人,因此出包也是同一群人。而假如這次錯誤率比4年前更低(代表這些人比4年前更會連署?),那國民黨佔的比例就會更高,但就算這次的錯誤率為0,所有的簽錯名都怪給國民黨支持者,那總共人數照上述公式來算大概是國民黨40萬左右,仍有30萬非國民黨的支持者連署這次公投案。
Photo Credit: 王宏恩 那到底國民黨在這次藻礁連署有幫忙了多少數字呢?這當然只有問國民黨才知道。當然,也有評論指出,國民黨連署這次死亡人數比上次好非常多,代表他們有整理過名單,或者可能直接閃避年紀較大的名單,僅使用或動員年紀較輕的名單與網絡。換言之,已經可以拒絕國民黨全體動員把票灌給藻礁連署的可能性,否則無法解釋虛線下方的花東離島為何沒有動員出相對應的人數。因此從上述極端的6到40萬,以及從公式算出來的18萬與20萬,得到我一開始推估的20萬左右的數字。在國民黨兩公投中,連署前死亡的比例分別在各縣市一致,相關係數高達0.96,這也直接證明了兩個公投連署基本上是同一案、同一群人。
就算這全部的死亡人數都來自國民黨的名單,而這名單是國民黨隨機抽取的,那國民黨也僅幫助了52萬*170/1600 = 5.5萬個連署而已。但連署前死亡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公投不該是製造社會分裂 不過,公投通常是簡單的「是非題」,比起充分溝通,倒不如說公投發起人的任務是成功切出能取得50%+1票的界線即可,因此,可以看到在2018年的選舉中,大多數的公投案,並不是在與社會溝通,更多的是以謠言與抹黑來博取支持,十個公投題目,就像是在台灣社會劃上十刀。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國民黨支持藻礁公投就能當「左膠」?還差得遠呢。爭議更高的修憲就在眼前,我們很難期待在台灣的政治脈絡下,最後有一部所有政黨皆同意,並積極呼籲支持者投票支持的修憲草案,不如回歸台灣民主化的草根性,讓充分了解、互相討論的公民來告訴修憲委員會:該調整什麼?該修改什麼?也能避免特定政黨杯葛,整個修憲工程就停滯不前的窘境,修出一部與時俱進,符合台灣人的需求與理想的憲法。從2018年的公投泥淖便可看出,原先,主張降低公投門檻者無疑是認為,可以藉由投票,提升選民的自主性,並促成各項議題的溝通討論,使不同主張者更能互相了解,這樣的方式,仍將民意當成「意見的總和」——只要兩千三百萬人加總起來就是民意有別於台灣的制憲委員會因中華民國憲法直接限定由立委組成,導致當今國民黨杯葛即卡關的現況,為了處理卑詩省長期為人詬病的選制(事實上,就是台灣所實行的議員選制),修法委員會直接由人民產生,並輔以專家、代議士的專業與經驗,耗費一年的時間,打造一部由人民而生、由人民投票的選舉制度。
儘管國民黨之外的各黨不斷召開相關研討、公聽會,如民進黨探討居住權、環境權入憲的可能性、台灣基進提出將憲法中朦朧的「自由地區」改為台灣、增加不分區立委比例,更不用說廢除考試院、監察院以及十八歲民權等各黨立場差異大,甚至對立的議題,要在一年內達成影響台灣數十年的修憲共識,目前看來是道阻且長。如今,國民黨將如法炮製,以公投促進自己支持度的發展,為此,包含民進黨、台灣基進及台灣民眾黨皆準備全台宣講,以自身主張尋求認同,這已有別於2018年公投,正在促成某種程度的社會溝通。
擷取自Making Every Vote Count(公民大會投票改革案報告) The 2004 British Columbia Citizens Assembly on Electoral Reform 組成大會後,這些公民首先要做的事情,並不是高談闊論,而是虛心學習,花費三個月的時間閱讀各種資料,並與專家學者共同學習、討論選制的差異,學習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表達意見,最後產生一份初步的提議。爭議更高的修憲就在眼前,我們很難期待在台灣的政治脈絡下,最後有一部所有政黨皆同意,並積極呼籲支持者投票支持的修憲草案,不如回歸台灣民主化的草根性,讓充分了解、互相討論的公民來告訴修憲委員會:該調整什麼?該修改什麼?也能避免特定政黨杯葛,整個修憲工程就停滯不前的窘境,修出一部與時俱進,符合台灣人的需求與理想的憲法。從2018年的公投泥淖便可看出,原先,主張降低公投門檻者無疑是認為,可以藉由投票,提升選民的自主性,並促成各項議題的溝通討論,使不同主張者更能互相了解,這樣的方式,仍將民意當成「意見的總和」——只要兩千三百萬人加總起來就是民意。接下來,他們帶著這份提案,舉行了五場公聽會,除了公民大會成員出席,也包含許多當地議員,面對面了解其他民眾的意見,並且蒐集書面意見,使公民小組成員更了解各地的需求。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公投不該是製造社會分裂 不過,公投通常是簡單的「是非題」,比起充分溝通,倒不如說公投發起人的任務是成功切出能取得50%+1票的界線即可,因此,可以看到在2018年的選舉中,大多數的公投案,並不是在與社會溝通,更多的是以謠言與抹黑來博取支持,十個公投題目,就像是在台灣社會劃上十刀。最後,在花了三個月了解選制、面對面與其他公民討論,閱讀上千份公民的意見後,公民大會成員再花兩個月時間達成共識,終於提出對於選制改革的具體方案,並進行公民投票,將這份民眾決定的選制,再交由民眾複決。加拿大公投改革實例可參考 儘管修憲議題複雜且國民黨外的各黨皆積極參與表達立場與方案,但此事似乎並未在公民社會當中引起討論,如何讓民眾認知此事重要,且參與進來(get involved),以闖過965萬人投票通過的超高門檻,或許可以參考2005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以下簡稱卑詩省)的「公民大會投票改革案」(Citizens assembly on electoral reform)。文:黃柏翔(作者為高雄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台灣基進高雄黨部新聞部主任,曾參與台灣基進自2018年以來在高雄戰韓、罷韓的全程,日前因批評「有一種無恥,叫韓國瑜」而遭韓國瑜提告,目前仍努力在社會學的訓練與政治實務中取得雙贏) 修憲議題迫在眉睫,根據去年五月立法院長游錫堃的預定,期待修憲案的公民複決最晚能夠綁2022年的地方大選,亦即最晚要在2022年3或4月三讀通過,才能夠趕上時程,成功修憲。
基於台灣現階段的修憲規則,已被寫於不合時宜的憲法中,無法直接套用加拿大卑詩省的審議式公投模式,但是,我們仍要面對一樣難如登天的公投複決門檻,以及修憲委員會中的種種立場衝突,或許,卑詩省的案例中的公民參與模式能夠給我們處理這兩大困難的借鏡。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國民黨支持藻礁公投就能當「左膠」?還差得遠呢
」在運具電動化的推進上,這一番談話象徵著在2050年之前,台灣必須有82%的小客車以及53%的貨車都是電動車,才有可能達標,更有學者具體建議要在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才能在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減碳幅度。Photo Credit: 中央社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蔡英文總統也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據報導,燃油機車去年外銷近30萬台,包括中國、中南美洲及歐洲市場,話雖如此,我們從台灣機車外銷數字可以清楚發現,2003年外銷數量超過55萬台,到2020年底已經衰退到35萬台,看得見世界的市場需求,也正在朝電動運具移動。傳統油車是不是回不去了? 2020年是全球電動車產業的一大重點年,除了各國為了環保減碳訂出燃油車年限,也包括Tesla以外的世界各大車商紛紛量產推出二輪、四輪電動車產品,讓運具電動化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隨著這些大廠積極佈局,預估全世界電動車銷量可以增長40-50%。B牌某車款2019年售價84000,2020年推出的七期車款定價高達92000,漲幅破9%。在政策的影響下,台灣電動機車業者並未因此退縮,陸續推出全新的車款,此外從經濟部統計處提供機車銷售量與銷售總價資料來看,近三年來電動機車單價由69756、66966、63065元逐年降低,降幅將近1成。」、「補助油車最後也不在消費者的荷包,油車品牌要漲價只能吞下去」、「廠商勇於挑戰消費者口袋, 他們十拿九穩的賺。燃油機車年年漲早已不是新鮮事,據媒體報導,A牌一款機車(ABS版)售價大約7萬,2020年推出的七期車款,售價藉此調漲超過8%。
統整網友提出的評論,「配備沒變要漲價就不合理」、「補助油車最後也不在消費者的荷包,油車品牌要漲價只能吞下去」的聲音,一直在各大論壇上出現。國際淘汰燃油運具已成不可逆的趨勢,科技大廠也紛紛承諾減碳目標、力推運具電動化之際,已經比國際慢好幾拍的台灣更不能放慢腳步、應該大刀闊斧,把握產業轉型契機並加速能源政策的腳步。
德國、比利時、丹麥、英國和印度把全面禁售燃油新車的年限訂在2030年,另一亞洲機車大國越南也規定2030年禁止燃油車進入河內市。另一款(ABS版)漲幅也逼近7%。
如果沒有扣抵購車金、禮券等,傳統油車的價格將變得非常不親民,燃油機車雖然接受政府補助,但性能提升有限,售價不見下跌,已成為消費心中的痛點。而保時捷也表示除了經典911跑車外,會在2030年全數電動化。
Cadillac在今年4月中推出新款電動車後,宣布不再開發任何燃油車。Volvo、Aston Martin、將全面電動化年限訂在2030年。傳統大廠似乎也嗅到這個趨勢,機車業龍頭光陽董事長柯勝峯在去年8月時表示,電動車時代將在十年內看到。訂出燃油運具落日時程的不只是各國政府,還包括國際四輪車廠。
日本、美國加州於2035年,法國、西班牙則預計在2040年前完成禁售目標。而作為消費者,也得為我們想要的未來,做出對產業、對環境都有利的消費選擇,否則後續產業升級、淨零排放、環境保護都只會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BMW宣布2025年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 這些是各大討論區和評論裡網友針對燃油機車漲價的批評,即便台灣是去年全球唯一補助購買燃油機車的國家,但對大多數民眾來說卻是「看得到、吃不到」,回顧十年前的油車平均售價只有4萬元左右,2019年已經達平均6.5至6.7萬不等,但今年下半年估計又要漲5%不等,油車的平均售價,只有更高,而不見盡頭。
反之,燃油機車的平均價格從54573、57798,逐步上升至60776元,漲幅超過一成。售價降低又有政府補助相輔相成、穩定成長,促使台灣電動車產業進入良性循環,對於電動車我們期待的是下一個好消息:油電機車售價黃金交叉,究竟有沒有可能在幾年內發生? 全球趨勢加持,讓燃油機車的淘汰成不可逆定局 現今世界各國正逐步往燃油車禁售的時程推進,最有效作法包括補助、綠色採購與其他規範等配套,並訂出時間表: 如挪威早在2020年已成為全球第一個純電動車年度銷售超越燃油車的市場,並繼續往2025全球第一個全電動化國家邁進。
全世界展現減碳決心並推進智慧運具的趨勢,從外銷數字也能略知一二。作者提供 這意味著一個樂觀的可能,綜合全球的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的價格趨勢,市場上盛傳已久的「油電車價格黃金交叉」越來越有機會在近幾年發生並成真,未來,台灣消費者能夠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性能更好也更聰明、環保的代步工具。今年3月更一口氣推出四款新電車,強調「電動車是不會回頭的趨勢」,而Gogoro也在今年甫推出6萬有找的125cc車款,電車產品正在逐漸扭轉過去高不可攀的價格印象據報導,燃油機車去年外銷近30萬台,包括中國、中南美洲及歐洲市場,話雖如此,我們從台灣機車外銷數字可以清楚發現,2003年外銷數量超過55萬台,到2020年底已經衰退到35萬台,看得見世界的市場需求,也正在朝電動運具移動。
而保時捷也表示除了經典911跑車外,會在2030年全數電動化。另一款(ABS版)漲幅也逼近7%。
傳統油車是不是回不去了? 2020年是全球電動車產業的一大重點年,除了各國為了環保減碳訂出燃油車年限,也包括Tesla以外的世界各大車商紛紛量產推出二輪、四輪電動車產品,讓運具電動化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隨著這些大廠積極佈局,預估全世界電動車銷量可以增長40-50%。日本、美國加州於2035年,法國、西班牙則預計在2040年前完成禁售目標。
訂出燃油運具落日時程的不只是各國政府,還包括國際四輪車廠。傳統大廠似乎也嗅到這個趨勢,機車業龍頭光陽董事長柯勝峯在去年8月時表示,電動車時代將在十年內看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廣東就不一樣了,全年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斷地蔬菜供應,人們沒有囤積蔬菜的緊迫感。
高端疫苗說明,此試驗預計第三季初可完成初步分析,結果可評估對抗全球目前流行之病毒變異株的參考,以做為下一階段疫苗開發之依據。
在練馬區或東京以外的地方借車的話,就必須在當地行政區內的據點還車。
老闆為了小心起見,要我隔天到下週都不要到另一棟上班的復健醫院去,以免感染他人。
我認為我之所以會一直思考工作相關的事,是因為我可以創造出一個讓自己完全沉浸於工作快樂中的環境。